前半本《未央歌》与后半本《走到人生边上》
最近在读的两本书,我都没有读完,就打算放下了,以后有时间再读吧。
一本书鹿桥先生的《未央歌》。也是成名已久的著作了,我却是在最近一次听电台广播,才知道的。主持人朗读了其中的一个段落,是一段非常优美的描写。我顿时被这本书吸引了。急匆匆的在网上订购了一本,收到了以后,就看起来了。
文笔真是非常非常的棒,说得那个一点,简直棒的有点过分了。相比之下,琼瑶阿姨的那些小说,肯定是在模仿未央歌,而且这样的模仿,实在是太拙劣了。
结果呢,我看不下去了,在看了大约三分之一不到之后,我实在有点吃不消了。怎么说呢?我很喜欢吃甜点,尤其是巧克力。当我手里捧着一公斤巧克力的时候,要想一口气吃完,是不可能的。每一口都很好吃,每一口都值得细细品味。但是,还是太腻了。只能先放一放,等以后嘴里面淡出鸟来的时候,再找出来看。
另一本书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买这本书,完全就不需要犹豫。杨绛的书,我每一本都会买的。不过,买来之后,一开始就看不下去。
怎么说呢?老太太都96了,突然开始思考人生、哲学、信仰、宗教之类的问题了。说实话,这不是她的强项,也不是她能够想得透的问题。只是,老人自然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而老太太,选择了思考!从文字、思考的内容、以及得出的一些结论而言,我觉得是太浅显了,但是对于老人家这样的一种用思考与智慧直面人生的勇气,我实在是敬佩得五体投地的。
还好这本书还附带了半本书的注。虽说是注,其实是一篇篇独立的散文。我在跳过了所有的正文之后,开始读这些小品。越读越是喜欢。相比《未央歌》,先生的文字简直就像是一尘不染的莲花。那种不着一丝人间烟火之气的淡定,朴素到了极致。如果说,未央歌的绚烂还是一种可以模仿和追求的文风,那么先生的文字,根本就是不可学的。
有这样的一个人,才会有这样的风骨,才会有这样的文字。这种文字,完全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醇而又醇的生命里流出来的。有一个类似的大家,叫做沈祖棻,有一首她写给外孙女的《早早诗》,也有类似的风格。节录一段,大家欣赏一下:
喜同家家睡,重愁家家抱。关心唤吃药,饮茶试凉燠。
分食与家家,儿自不嫌少。 唯愿快长大,为婆洗衣袄。
随母休沐归,相亲复相扰。 夺帚争扫地,脱衣唤洗澡。
玩水瓶时灌,弄火锅空烤。 倒罐更翻篮,到处觅梨枣。
帐杆当竹马,手杖满地捣。 凌空学杂技,一跌意未了。
吓人装老虎,怒吼势欲咬。 打狗踢苕猪,不怕舞牙爪。
偷攀自行车,大哭被压倒。 婆魂惊未定,儿身痛已好。
一晌转安静,向人索纸稿。 移凳附书桌,画鱼又画鸟。
积木堆高低,皂泡吹大小。 三餐端正坐,家家喂饭饱。
饮河期满腹,美馔视藐藐。 不喜着新衣,敝服曳缁缟。
阿母责顽劣,此语使儿恼: 鸡鸡不洗脚,上床胡乱搞。
狗狗不睡觉,半夜大声吵。 我是最乖儿,家家好宝宝。
rrdw,钱仲书是不是有本散文集也叫《走在人生边上》的?我清楚得记得我家书架上有一本!他们夫妻写情侣书啊。。
是《写在人生边上》,杨绛先生写这书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