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知乎]大家如何回答易经的这几个问题?

作者 zhuangbiaowei

其实,这些问题的确挺有趣的,只是:如果题主能够不以这种挑衅的口吻来发问,就好了。

下面试着回答一下:

第一个问题:首先谈「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词,可以用来涵盖非常多的概念。生长、生成、分解、分离等等。

古 人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身边事物,有天地、有日夜、有四季寒暑,总总现象,自然希望能够总结其中的规律。数的相似性,最早引发了他们的 联想。1→2→4,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有规律的数列,每次乘以2,数字增大一倍。再接下去,变成8,变成64,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数,反过来就有动力,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然后尝试一一比附上去,看看是不是能够总结出更多的规律来。

题主问:「为什么不能是3」,可以啊,有人就是这么玩的,汉代的杨雄就写了一本《太玄经》太玄经_百度百科
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以模仿《周易[1]》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

还有另一个体系,借助的是5,五行相生相克,也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但是五五二十五就不容易玩了。

说到底,还是2这个基数的序列,能够玩出的花样比较多,但是又不至于像「基数3」那样复杂。

所以,我的结论是:「生」不是一个过程,也没有什么普遍规律。只是数学上的反复乘以二,得到了一个数列,然后在生活中、世界上去寻找各种映射,然后再总结规律而已。

第二个问题,三生万物,是《老子》提的,不是易经的问题。那是一种概述,不是确指,不必拘泥。

第三个问题,量变产生质变,是辩证法。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规律,我们可以在易经里找到类似的例子,但是不必再拘泥于易经的文字来解释。

因为,在哲学领域的辩证法研究,已经非常非常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