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知乎]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中写到十面看事物?
谢邀,也谢谢短短还特意找了南怀瑾先生的作品原文给我参考。
简单的回答一下:
- 从古至今,解释易经有无数 种套路,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之为义理派,一类称之为象数派。义理派也有很多内部的分类,有用道家的哲学来解释的,有用佛家的哲学来解释的,当 然也有用儒家的哲学来解释的。可以说,中华文化之中,易经是一个根源性的经典,各家的思想都尝试过来解释易经。
- 象数派当然也有很多种,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六爻的卦象出发,研究那些连着或者分开的横线。为了解释清楚为何这些横线能够被解释成经文中的那些卦爻辞。他们把那六个爻,翻来覆 去玩出了很多的花样。所以:王弼在《周易略例》中批评这种搞法:…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纵复或值,而义无所 取…
- 南怀瑾先生提到的错、综、复、杂、交、互等等卦变的方式,都是用来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解释周易经文的。在《易经杂说》里,是将其作为优点来自夸的。其实在汉代,各门经学都有经学博士,各家的章句之学,都有几十万言之多。敷衍泛滥,以致汗牛充栋,博士弟子,往往苦不堪言。
- 钱穆在《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中有一则引用:秦延君说“曰若稽古”至二万言。
总的来说,那些越来越复杂的解释系统,略有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