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知乎]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么好?

作者 zhuangbiaowei

谢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我认同的自由。这样的自由,孔夫子在七十岁,才得以达成。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非常令人伤感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晚才意识到。年轻的父母们,往往都还不清楚。一个未婚的青年,或者刚刚当了父母的青年,可能会发下种种宏远,就像韩寒那样,事实哪有他想的那么容易。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放下执着,摆脱苦恼,告别枷锁,得大自在。谈何容易?
作为父母的我们,尚且求不得,如何能够给孩子“自由”?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家长是不是应该给孩子“自由”?而是,家长根本无法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如果你想给,也只能给他“虚假的自由”,所谓“保护伞下、小天地里的自由”。除非你永远将孩子禁锢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否则,总有一天,他会遇到坏人、遇到挫折、遇到限制与不如意。

关于父母的责任,转一篇自己的博客片段过来,作为结束:

四、父母的责任有哪些?

  • 抉择

在孩子能够自己做选择之前,父母要帮他们做很多决定。选择什么的奶粉,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幼儿园,到哪里去玩,要不要报一个兴趣班,要不要提前教一些生字、数学,等等等等。
有些抉择,大家的反对还不大,总不能问一个吃奶的孩子:“你觉得三鹿怎么样?”吧。但是,有一些觉得,大家就觉得很反感。好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侵犯了孩子的人权,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总之是一堆的大帽子要等着扣下来。
而事实上呢?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绝不是父母放弃自己责任的借口。遇到必须做出的抉择,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想得多一些,考虑得周全一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在他认为不需要的时候,你要学会放手。(当然,这个很难。。。属于高阶技能。。。)

  • 榜样

孩子一定会模仿你,在你不自觉,他也不自觉的时候。你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父母,如何打发闲暇的时光(是打游戏、上网、旅游、看碟片还是看书?)甚至你的口头禅,顺口溜,他们都会模仿。而且,禁止孩子一些你觉得错误的行为,有时候非常困难,特别是你自己都改不掉的时候。
反过来说,要想孩子有恒心,有毅力,爱学习,爱劳动,懂礼貌,讲卫生。父母就得首先做到:有恒心,有毅力,爱学习,爱劳动,懂礼貌,讲卫生。这个,说起来挺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 反馈

养育孩子,总是要注重反馈的。我们喂孩子吃饭,总是要观察他是不是喜欢这些饭菜,是不是已经吃饱了。我们给孩子穿衣服,总是要观察,他是穿多了,还是穿少了,有没有太热或是太冷。
但是,我们教育孩子,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反馈。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起到效果,是不是需要进行调整。似乎,并不重要。很多家长颇为一厢情愿的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反馈,往往得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当然,要准确的理解孩子的反馈,要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是高阶技能。。。也是不容易的。

  • 理性

理性在这里出现,也许有点奇怪。但是,有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的非理性行为。比如毫无道理的突然打骂孩子,或者因为个人心情的高低起伏,有时轻罪重罚,有时重罪轻罚。有时莫明溺爱,有时异常严厉。
我们都说,要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要提高国民的法制观念。如果,父母能够赏罚分明,而且赏罚的尺度,都能够不随父母自己的心情波动,孩子自然就能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尊重规则的意识。
否则,难免会教出心态不健全的孩子来。

  • 学习

学习,其实应该放在第一位。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去买育儿手册之类的书来学习如何养育孩子,但是进一步的教育该如何去做,却往往相当随性。
然而,有很多知识和能力,是需要父母们掌握的。如何爱自己的孩子,是需要学习的。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小组,固然偏激,但是,仅仅凭借直觉随意教育孩子的父母,不祸害孩子的概率,真的很小啊。

  • 放手

最后一个要说的责任,其实是学会放手。是的,你有责任,让孩子去犯错;让孩子去摔跤;让孩子在痛苦中学到一些教训。
逐渐放手的过程,才是一种健康的、自然的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