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知乎]如果要以十年为期,订一个读史计划,那么应该如何做?
这是一个好问题,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然后回答,我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试着制定出自己的读书计划。
- 这十年,我不能只读历史,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即可相互调剂,又可相互促进。
- 历史的范围,不能仅限于中国历史,而是以整个世界的历史为目标。经的范围,自然也不能是传统的“五经、十三经”,而是要包括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经典,比如圣经,比如理想国之类。
- 读中国书与读外国书,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书有太多的注解,尤其是中国的五经、十三经,注疏更是多到汗牛充栋。总的原则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先读白话文注解与近现代注解,再追溯到更早的注解与版本。
- 读历史的次序,应按照通史、断代史、专业史的顺序,断代史中,再以由近代到古代的次序阅读。随着读书的阅读能力进步,越来越古奥的文字,也不再难以理解了。
- 读经的次序,按照研究史–>思想史–>白话或近人注释–>古代注释。
- 整个读书顺序,并非按部就班,一本一本的往下读,而是先泛读找感觉,并且提出问题,再精读查资料,并且寻找答案。再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由此而下,循环往复。
以上是能够想明白的一些总的原则,接下来列一些我认为可以入手的书籍:
- 经, 以周易为例,我打算先看《周易研究史》,然后看《周易二十讲》,接着看《周易经传白话解》,《周易全解》,有一个系列的《清代经学著作丛刊》可以从中挑相 关书籍来看,然后再看《周易正义》与《周易集解》等较为著名与有影响力的注解版本。如果有余力,再看看其他的明代、宋代、汉代的各家易传。
- 中国历史,可以先看《中国史学名著》这样的史学史著作,再从《国史大纲》入手,进而倒着看各个断代史,其中茅海建、唐德刚、蒋廷黻的书,可以先看。剑桥中国史系列,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可以对比着看看。至于专业史,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只能逐步的熟悉起来以后,再去挑选。
- 外国经典,以宗教、哲学的经典为主(中世纪以前的著作为限,否则太多,来不及),从亲切程度而言,先泛读一遍,再慢慢找感觉为妥。
- 外国历史,除了泛读一遍全球通史之外,重点想读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总之是那些列强的历史吧,需要有所了解。
目前能够想到的,也就这些,也不知道十年的时间,是不是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