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知乎]引人犯罪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吗?

作者 zhuangbiaowei

倒勾执法,也是引人犯罪。教唆犯罪,也是引人犯罪。这不仅仅是不道德,通常也是在犯罪。
但是,有很多情况,犯罪者出于狡辩的目的,将责任推脱出去,反而怪受害者引人犯罪。这其中的区别,是需要仔细分辨的。

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判断:引人犯罪之后,引诱他人犯罪的人,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

如果是受益者,那就可以认为目的恶劣,等同于犯罪,或者至少是不道德的。
如果是受害者,那就可以从常理推断,此等引诱行为,多半并非出于本意,或者由于无意,或者由于无知,总之不该再受道德批判。

—————————————————补充讨论————————————————————
@王强 看来这种类似法律方面的问题,还是要说得更加严谨一些才好。我再仔细说说看:

1. 受益与受害,还要区分为:事前的预期与事后的结果。
2. 引诱他人犯罪,同样要区分:出于故意,还是出于无意或无知。

以此而论,打赌不锁车,是出于故意,从事前预期而言,他也确知发生车辆被偷的后果。也许他认为, 打赌赢了获得的受益,足可以抵偿车辆被偷的受害。因此才去打那个赌。这种人,非但不值得同情,也可以骂一声活该。

女 人穿着暴露性感被骚扰,却并非故意想要被骚扰。打扮的性感以获取瞩目和满足感,当然是她的目的,但如果明知有很高的概率被骚扰,还认为“受益或可大于受 害”,那也一样可算活该。但是,大多数女性,或者不知道会被骚扰,或者自信不会被骚扰,或者不相信自己会那么倒霉,甚至出于对社会治安有足够的信心,而敢 于穿着暴露,她们的遭遇,正如我上面所说:“或者由于无意,或者由于无知,总之不该再受道德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