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君,您好!
大约你是一位90后,而我是一位70后,年龄相差只怕有20岁,思考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心态与气质,肯定都会有极大的不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出现分歧,简直就是必然的事情。
在看到你的上一篇专栏《知乎需要我,中华需要我,90后很忙的 – 景天楼 – 知乎专栏》时,我的感想是:你在批评自己不理解的事情,而你的批评,很可能是出于不理解。
但是,在后面的一篇回复中,你缩减了批评的范围:不是出走,不是删除答案,而是走了、删了又回来。
那挺好,至少你已经不再批评正常的出走与删除答案了。那么咱们就继续谈谈你的这两封信。
1. 树立一个「祥林嫂」的靶子,以增强说服力。只能让我感到你是一个很擅长写作的朋友。如果你能够举一些真实的例子,只怕会更有说服力——不要用虚构的场景来丑化他人,可以吗?
2. 当一个人被辱骂,我们或者安慰,或者打抱不平,或者嫌麻烦地默默走开,都不失为正常的处世之道。但是,如果我们冲上去,不指责骂人者,却指责挨骂者:「你咎由自取」。我认为,这样的三观是颠倒的。
3. 关于地铁色狼的那个问题,我也有一个回答:女性该为自己穿得少招惹了色狼而负一定责任吗? 其中有一段:「身为男人,就不要太装了,给自己的色狼行为找借口,就太没品了。胆小的行注目礼,胆大的上前搭讪,都是正当行径。只有最龌龊而又卑劣的小人,才会说:是她诱惑我施暴的。。。」
4. 很多人在知乎,有不愉快的经历。有些人不在乎,有些人玻璃心。这都不过是个性差别。如果某人是我的朋友(现实中真正的朋友),也许我会笑骂他两句:「你咋这么小肚鸡肠呢?气量大点不行吗?多大个事儿啊!」
但是,如果不是我熟识的朋友,我绝不会这样劝他。因为,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相当缺乏同情心。
5. 知乎作为一个网站,每个人都有权力对他们的管理者表示抱怨,这是作为用户天然的权力。你服务做得不好,还不让人说了吗?但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并无互相批评的权力,更不能放任相互之间的谩骂。前者是作为消费者的言论自由,而后者是对人身权利的基本保障。
如果我们对「用户批评服务」大肆攻击;却认为「用户间相互谩骂」不值得介意。我想有本末倒置之嫌。
6. 「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一概担当。」真是一句非常漂亮的话,几乎抵得上「虽千万人,吾往矣」。但: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你能够担当的苦乐,不 要强逼他人也去担当。虽千万人在前,你如果一往无前,人人都会为你喝彩。若你因此要推他人上前线,那就「荒谬」了。
最后,我想说:愿我们的交流,能够始终心平气和。也愿你能够渐渐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
又仔细读了两遍自己的文字,感觉已经足够温和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