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自学与拜师求学

作者 zhuangbiaowei

这个事情的起因,其实比较有趣,算是一次微博上的联合恶搞的行为。某硅谷猎头发了一篇煞有介事的微博,讨论程序员要不要学JSON,并且给出了一张更加煞有介事的趋势图,似乎JSON技术的薪水连年上涨,而且涨势喜人!第一张截图,是我在开玩笑,而第二张截图,则是大家一起开玩笑之后,出现了JSON培训的市面良心价(1元课程秒杀)。

image

image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玩笑,原因很简单:JSON实在是太简单了,几乎不值得专门去学习。也由此可以看出,给予所谓的统计趋势给出某某技术的薪资增长水平,是多么的不靠谱。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多问一句:究竟哪些知识,是可以仅仅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呢?又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拜师求学,才能真正学到的呢?

一、第一判据:能否自我检查?

所有自学的公共前提,只有一个:你能否判断自己是否学会了?目前学到哪个阶段?接下来该学些什么?如果,你无法自我检查与判断,那么,在这个方面,你就是无法自学的。打个比方:背单词是最适合自学的功课,因为我们很容易检查自己是不是已经能够背出那个单词了。而很多与形体动作相关的学习,就很难自学,因为我们无法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否规范。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梅超风练九阴白骨爪,结果把自己给练废了,这就是没有找到师傅,自己瞎练的后果。

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在入门之前,就开始自学,很有可能各种误打误撞,上下求索却不得其门而入。如果能够有一个靠谱的师傅,将我们领进门,接下来的自学,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说,我们首先得学会,如何在这个领域自我检查,否则根本无法开始自学。

市面上有很多的书,书名都起得很诱人:《XXX21天从入门到精通》,这样的书靠谱吗?多半不靠谱。不过,也的确有很多朋友,借助于这样的书,新学乍练,从此走上了程序员之路。等到多年以后,又往往会感叹:“自己当初的基础,太不扎实了。”

三、节约时间与积累经验

在很多时候,自学与拜师求学之间,并不矛盾,都是可以的。而且,如果能够有一个师傅的话,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不过,我们会因此而发现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老师,倾囊相授,事无巨细都告诉你了。有的老师,却惜墨如金,往往会把你打回去,让你自己去想。

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两难情况:如果在你发生疑问的时候,老师都原原本本的告诉你答案,你的确是迅速的解决了疑问,但是却形成了依赖心理,并且长进缓慢。反之,如果你能够努力的思考、求索,甚至走了很多的弯路。这些努力,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俗话说得好: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四、提问的智慧与心态

在网络时代,学习的方式非常多种多样,在自学与求师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状态:就是在各种各有的社区,提问并等待回答。看起来,这是自学过程中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认为那些回答了你的问题的人,都是你的老师。

不过,现在的人都急躁得很,找答案的时候,卑躬屈膝,发现找不到好答案的时候,又心急火燎。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清不楚,别人追问几句,却又恶言相向。在网络上,流传这很多种不同版本的《提问的智慧》,这里只给一个链接:http://www.iteye.com/topic/7991

但是,关键问题并非缺乏智慧,而是没有端正提问的心态。古人云一字可以为师,既然提问,自然要正心诚意,出于求学问道之心。而现在,往往提问的人也不自觉为学,回答的人也不自觉会师,这样一来,多半就搞不好了。

五、不迷失的诀窍

互联网上,不靠谱的人、不靠谱的话,实在是太多了。如何判断呢?胡适教人“不受人惑的办法”,就一句话:拿证据来!事实上,直到现在,这仍然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可以进一步推而广之,对方如果没有证据,咱们就自己去追,自己去求证。在软件编程的领域,这就更加容易一些,写点代码自己验证一下,大致就清楚了。

当然,那些无法以代码来衡量的事情,的确比较麻烦,比如这位猎头先生发出来的统计图表,如何判断呢?常识+逻辑,常识要多积累,逻辑要多磨练,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