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知乎]游必有方的「方」,到底该怎么解?

作者 zhuangbiaowei

谢邀,一直以为是方向,今天又去查了一下注释。

四書章句集注·里仁第四
遠遊,則去親遠而為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疏;不惟己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遊必有方,如己告云之東,即不敢更適西,欲親必知己之所在而無憂,召己則必至而無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孝矣。」

論語注疏·里仁
鄭曰:「方,猶常也。」
【疏】「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正義曰:方,猶常也。父母既存,或時思欲見已,故不遠遊,遊必有常所,欲使父母呼已得即知其處也。設若告云詣甲,則不得更詣乙,恐父母呼已於甲處不見,則使父母憂也。

所以,「方」在这里的解释,的确是一个「常」字,如果不死扣字面仅作意会的话:解释为「父母在世,就不要到处乱跑。如果远游,一定要想办法让父母安心」即可。

让父母安心,在古代的办法不多,无非是:固定的方向,甚至固定的场所,至少得有固定可靠的联络人,所谓常,是相对于变动而言的,变来变去,父母找不到就会担心了。

至于现代,手机号不要变来变去,最好能够24小时开机,免得父母找不到,这也是「常」。

再说「方」字的用法,其实有很多种,论语里的方字,用来指方向的较多,指方法的就一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所以,题主 @酸菜熊 所言的规矩,我基本同意,但是要引申为方法,我却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