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知乎]Elon Musk 所说的「物理学的思考方法」是什么意思?

作者 zhuangbiaowei

谢邀

最近正好读完一本奇书《失灵 (豆瓣)》: 作者是一位出生在南非的犹太移民,后来到美国读物理学博士,然后又转行华尔街,作为宽客,创作了业界广为采用的某某局部波动率模型。这本书谈到了南非种族 隔离、犹太复国运动、物理学发展史、还包括叔本华和斯宾诺莎的哲学与伦理学。其主旨却是为了探讨:为何看来可靠的模型最终都会失效

作者在这本书里,谈论了非常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其核心思想,是站在一个物理学家的立场,吐槽所谓的“模型”,特别是“经济学模型”。

作者在谈论模型时,这么说到:“模型是隐喻,并不是真实物体本身……模型就像一幅漫画,突出某些特点,而忽视了其他特点……模型减少了世界的维度,将多维世界缩小为更易理解的空间。”

与此相对的,则是理论。作者将其与模型做了对比:“模型是类比,借助别的事物来描述目标物体,因此模型需要解释。相反,理论不需要借助别的事物,只需要证实而不需要解释。理论阐释的是事物的本质,理论如果成立,就是事实。”

“如果理论成立,则能非常精确的描述其对象。”与此相对的:“模型经不起对敲”

接下来,不再引用书中的内容,说说我的理解:理论,尤其是物理学的理论,是非常“坚硬”的,与现实一对照,要么几乎一模一样,要么撞的粉碎。而物理之外的那些所谓的模型,看起来也是些数学公式、图表,像模像样。但却是柔软的,易变的,可以不断通过修正来修补和再解释的。

楼上的一些答案,其实也提到了类似的例子,比如星相、命理和中医,那些基于隐喻,可以不断被修补和再解释的模型,说到底都是“柔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