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如何分析「李约瑟难题」?
我给这个问题下的很多回答,都点了感谢,但是赞同的答案非常少。说一下自己的粗浅思考,也许过去有人说过。
- 李约瑟难题,并不是一个伪问题。但是那些将其归结为伪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价值。
@旷逸 的答案,给出的一个南方周末采访江晓原的文章,的确让我有不少的收获。
江晓原说:「当然伪问题也可以有启发意义」;yol兄说:「这个问题大有启发意义,是大哉问。」
其实,并不矛盾。
- 李约瑟的担忧与回避,也许是难题迟迟未能解决的根本原因
@工匠老唐 的答案,给出了一个维基百科的链接,其中说到:「李约瑟不愿意武断地结论中国人的民族性较西方人次等。正是因为李约瑟拒绝像他所批评的魏特夫一样用民族性差异做为这个问题的解答,因此陷入了难题。」
因为,民族性的差异是实际存在的。差异的分析未必会得出优劣的判断。虽然,科学发展史的比较,也的确存在优劣。
- 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对得太早
我一直是一个儒家信徒,孔孟之道、中庸思想,我也一直都是非常赞同的。也因此而非常的钦佩咱们的老祖宗,实在是太聪明了。
比如从秦代开始的郡县制,从唐代开始的科举制,都是极为天才的制度发明。千年之后,子孙犹不能改,主要还是祖宗太聪明了。
- 中庸哲学指导下的局部最优解
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都能够发现自身的努力,往往过犹不及。任何一种追求极端的做法,都不一定能够产生最优的结果。
整个中国的民族性,都倾向于中庸而非极端,在大多数时候,都获得了「最优解」,但是这样的最优解,却仅仅是阶段性的「局部最优解」,而不可能是「全局最优解」。
- 科学精神背后的思维倾向
针对抽象的探究,往往仅仅是智力游戏。魏晋玄学的思潮,实在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奇特的阶段。
逻辑思辩的钻研,往往会变成繁琐冗长的无聊文字。唯识宗的佛学在中国仅仅流行了短短的一段时间。
追求极端的精神,在中国向来是被否定的。这样的人,恰恰有可能去做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傻事。
这些最终会成长为科学的思维倾向,在中国都并非主流。
- 探讨一下日本这个民族
日本是一个深受中国影响的民族,但是,却又有一些决定性的区别。有一次我在看一本岛田庄司的推理小说,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讨论。日本有非常大的一个侦探小说门类,是专门围绕列车时刻表进行推理的。
作者在书中议论到:
在 江户时代以前,日本人对时间的观念属于“大略式”的。例如那时有一个时刻叫做“天亮前”,现代人会很明确的说那是早上四点或五点。因为那是黎明前的时间, 所以日本人便称那段时间是“天亮前”。还有,“天亮前”的这个时段会因为夏天和冬天日出时间的变化而有所移动。不过正午的时间不会移动。在当时日本人的时 间观念里,“天亮前”和正午到晚上的“天黑前”的时间带是有弹性的,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短。也就是说,从前的日本人的计时器是橡皮筋或海绵一样柔软,可以改 变形状的东西。
但随着文明开化,当蒸气火车成为交通工具后,朴实的日本人也接受了所谓时刻表这种东西,并且知道西方人用硬的金属做计时器,用来确 定时间。对日本人而言,这当然是一种文化的震撼。日本人一方面被吓得要死,一方面又马上学会了如何应用时刻表,还造就了连发明时刻表的西方人也自叹不如的 铁路运输准确度。
从这样的小小插曲就可以略见日本人的民族性吧!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和时刻表这两种东西几乎是同时出现在原本对时间没有什么观念的日 本人面前。因此,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西洋的时钟与时刻表或许根本就是同义语。精细得惊人的西方时间观念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把这个观念应用在钟表技术 上,也应用在列车的行驶上。
日本于是突然变了一个极端追求时间准确的国家。以至于无论是犯罪还是破案,都可以依赖于异常精确的列车时刻表。如果以「局部最优解」的解释,该如何分析这一现象呢?
也许我们可以套用步长的概念,步长越长,检索得到的解,就越是粗略。而步长越短,就能够获得更加精细的最优解。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民族在追求的,是中式的极致,茶道、剑道、花道之类的东西;西方文化一旦闯入日本,日本也在以同样方式,追求西式的极致。从这点而论,日本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
- 世界的图景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这里缺一张海岸线分形的图>
在古代中国,对于世界的大略了解,基本上是一个弧形,在弧形的两端,就是「过」与「不及」。而在弧形的底端,就是中庸的最优解。
如果步伐再大一些,就会发现,单一的弧形仅仅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整个世界实际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无数个弧形。
如果步伐再小一些,也会发现原有的光滑的弧形,同样有多个凹陷,可以继续寻求更好的最优解。
与 中式思维,迅速找到了大致不差的局部最优解不同。西式的思维,其实比较笨,也比较不稳定。当然,也可以说不甘于现状。于是,他们在更多个不同的次优解之 间,跳来跳去。但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他们发现了基于中式思维,万难发现的最优解。相对于中式思维中的世界图景。西式思维「发现了更大的世界」。
- 有没有全局最优解这种事情?
这 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悲观一点可以说:人类永远无法发现整个世界,因此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全局最优解。任何寻求全局最优解的妄念,早晚还是会撞上南墙, 最终证明极端不如中庸。乐观一点也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其时代范围内的全局最优解。任何时代,这样的最优解,都值得努力追求。
于是,我能够再次得出不会违背我的儒家信仰的结论:「以中庸的精神,努力追求全局最优解」,用古文来说,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PS: 突然想到的一句话:「西式思想,善于发现问题,甚至制造问题;中式思想,善于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参考阅读:
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044_970922.pdf <一个综述,值得一看>
对于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的探讨 <一篇不错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