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知乎]如何在三个月内科学高效地积累常识?
一直就知道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来回答,其实我是有兴趣的。
今天打算好好的说说这个话题,因为两大因缘:这里的很多答案,我并不同意,我也向来喜欢后排发力;而且,有趣的是,这里的很多答案都是以别听XXX开头,似乎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严重缺乏共识,这就更加引发了我的兴趣。
首先解题:“如何在三个月内科学高效地积累常识?”
- 何谓常识:这个词,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英语“Common Sense”的翻译,指与生俱来、无须特别学习而得的思维能力、判断力,或是众人接受、无须解释或论证的意见观念,也即“寻常见识”;另一意思是指普通社会上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应有的知识,即“普遍知识”。
- 根据题主的补充描述,应该是指第二种定义,那么排名第一的@采铜 的回答,不但答非所问,而且有误导之嫌。所谓普遍的知识,是不需要钻研的。
- 何谓积累:仅仅从题意理解,题主想要的,并非学习,并非掌握,只是“积累”。所以,才会有高效、科学这样的定语,其中的亟亟之意,跃然纸上。那么,我想要询问的一点是,题主,你积累这些常识,打算干啥?
其次答题:如果仅仅是积累常识,其实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12年的教育,就是在教给你常识,如果你在12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学好,打算在3个月内学好,根本就是妄想。
再来分析补充说明里的:化学、生物、物理、地理、军事、艺术,这7个分类,除了军事,学校里不会专门教之外,其他的学校课程上都会有老师教,你学了吗?是不屑一顾,还是没有学好呢?
所以,在以上这些答案中,我认为最切题的是@王泊峰 的回答。
最后,提供一个更加高效好用的办法:我在另一个问题《大学两年读了大概 200 本书,为什么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呢?》里的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44284/answer/15109844
有趣的是,在那个问题里,@采铜 的回答,依然高居第一,而我依然不能完全同意。不是说他的答案不好,而是他的答案并不针对问题。不过是一篇与问题无关的好文章而已。
最后跑题: 现在的很多同学,往往存在某种急切的心态,想要快速的抓住些什么。而往往忽略的学习的根本目的。题主,你的目的是什么?说实话,泛泛的掌握一些常识,没有 任何乐趣,除非你是想要拿来炫耀。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很喜欢在家里翻一本厚厚的辞海,每天看几个词条,之后就可以去找同学高谈阔论,你想要的是这个效果 吗?
所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