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怎样才能不受人惑(IT版)

作者 zhuangbiaowei

1931年,胡适给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做了一个临别赠言,直到现在看来,依然非常有效。文章不长,谨录一段如下:

你们应该做些什么?你们应该努力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你们能做个不受人惑的人吗?这个全凭自己的努力。如果你们不敢十分自信,我这里有一件小小的法宝,送给你们带去做一件防身的的工具。这件法宝只有四个字:“拿证据来!”

这里还有一只小小的锦囊,装作这件小小法宝的用法:“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可以算作定论。”

必须自己能够不受人惑,方才可以希望指引别人不受人诱。

朋友们大家珍重!

 

“拿证据来!”,就这四个字,简直是金玉良言啊!问题是,假设人家拿来了证据,你怎么办?信吗?不信吗?证据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哲学家而言,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

今天另外看到一篇文章,颇有些意思,名字叫做《休谟公理的概率表述》,文章本身介绍了一个有点意思概念,但是这个公理的漏洞却大得不得了,很简单,我们如何来确定神迹的可信度呢?又如何来确定证言的可信度呢?文科生搬弄概率论,却忘记了重要的一点:概率是统计出来的。只出现过一次的事情,是不能计算其概率的。所以,整个公理,根本就无法成立。

当然,太簇的脑子,更加一团浆糊,将可信度偷换概念,称之为概率,这两东西,是一个概念吗?

反正,在他们文科领域里,要决是非,断曲直,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哲学也不会吵了那么多年,也没统一成一个门派。

正好今天阮一峰写了一篇blog《我为什么喜欢编程》,倒是一个明确的利好消息。引一段如下:

程序员早就练出了对公正有非常良好的判断力。代码要么能运行,要么不能。坐在那里争论代码是否有问题,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可以运行代码,答案自然就有了。代码的世界是非常公正的,也是非常严格有序的。许许多多的人选择编程,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宁愿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一个公平有序的地方,一个严格的能者上庸者下的地方,一个只要你是对的就能赢得任何争论的地方。

这个意思,咱们可以再引申:在程序的世界里,在IT的世界里,判断对错,是相对容易的,要不受人惑,很简单,“拿证据来。”如果没有证据,或者对方的证据可能有问题,很简单,“做到电脑前面,coding and run!”是非曲直,往往就能一目了然。

要想不受人惑,根本就不必求人,有一台电脑在手边,总能够找到事实的真相!我前面写过一篇《咱圈真乱》,对于那些勇于误人子弟的家伙,咱们也许没法及时的制止,更不要说制裁。但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总是不会错的。


再说两句题外话:在IT这个领域,有些事情,是无法验证对错的,那就是:“软件开发方法论”,所以,这方面的大忽悠也就最多。在这方面,我持实用主义、相对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的观点: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对咱自己这个团队带来好处的,就是好方法,管他被多少人骂,那也是好方法,只要是带来坏处的,那就是垃圾,管他有多少或有意,或无心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