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知乎]如何看待『Smartisan OS 中的定时静音功能』问题下出现的许多知乎用户认为是软文的现象?
我批评过罗永浩,但是我没有用过锤子手机,所以:我几乎不会在公开的场合批评T1。
这次的事情,虽然讨论的是锤子手机的静音功能,但是其实与锤子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想批评知乎运营人员李奇的一些糟糕的行为而已。
如果我是李奇,我会这么做: 提一个问题「手机的静音功能设计,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然后,将各个手机厂商相关人等,邀请来回答这个 问题。
然后,等待各种优秀的回答浮现出现,择优挑选上日报。
至于现在,知乎内容直通车,日报一条龙的服务,实在不是好的运营手法,被人那么多人吐槽,也是活该。
那些纠结与锤黑,锤粉,罗黑,罗粉的人,你们都搞错了问题的关键,这事只是与知乎有关而已。
update:
非常遗憾的接连看到了黄继新以及知乎小管家的各种言论。看来,在知乎内部,始终不认为他们做错了什么。
针对那个问题的编辑战争,我也不打算再坚持了。虽然知乎一直给我面子,没有封我的号。禁我的言。
我只是想对知乎的一些朋友喊两句话:你们以前是资深的媒体人。你们应该比我更加清楚,一个媒体人的操守。你们现在是知乎的掌舵人,你们应该比我更加清楚,知乎现在有多大的影响力。
如果,你们真的认为这种上日报一条龙的模式,没有什么隐患,我只能表示无语。
另外,再对黄继新说一句话: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呢。
那是你以为的问题关键,各人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结果都会不同。
按你的思路和操作,未必就会是最佳,而且得到的结果也未必能如你所愿。
关键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不是知乎运营,指手画脚提意见,略显业余和多余。
庄表伟(作者) 回复 陈玲
但你对知乎也入戏太深了吧。
没觉得有问题啊。我只是回复你“入戏太深”一说罢了。
我爱老罗和T1,也一直理直气壮,有啥问题吗?
你的工作经历只能证明你过往的成绩和能力,
不能证明你所有的建议都合情合理。
【知乎内容直通车,日报一条龙的服务,实在不是好的运营手法】
但 知乎已经否认这是软文广告,信不信由你自定义。而我是相信朱萧木不是来付费打广告的。如果是,那李奇应该做的更滴水不漏让你们抓不着把柄,这真不难。而且 即便T1需要打广告,现阶段也轮不到知乎。因为知乎本身依然小众,因为“黑罗永浩”现阶段依然还是知乎众们乐此不疲的群体游戏。不着急。
【如果我是李奇,我会这么做:……】
以现在的知乎环境来看,你这么做一定会变成引战帖,
不单锤子科技的答案会被各种质疑,小米、魅族,以及你家华为都会参战。
这并非多专业的学习和探讨方式。
以 现状来说,T1的静音功能得到很多用户的认可和夸讲,朱萧木的这篇文章做为产品研发中的关键环节,还原开发过程,可以让许多想要了解如何打造良好用户体 验、解决痛点需求的从业人员得到启发和思路。从内容本身来看,这就是一篇好教程,有思考,有文采,有条有理。但之所以会被你们扣上“软文”“广告”的帽 子,重点还是因为这是罗永浩,这是锤子科技。
如果换一个问题,比如李奇看到一篇如何养花种草的“高科技”文章,觉得写的不错,也来这么一次 引流上报一条龙服务的话,扪心自问你还会有意见?你还会怀疑这是付费软文?你还觉得有必要邀请花草养殖行业厂商入驻竞答吗?所以,在我看来,你不只是因为 对知乎的入戏太深,还有摆脱不掉的自身行业利益相关的立场罢。个人观点,无恶意。
至于是否合理,是否合情,这个不由提意见的人决定,而是由接受意见的人决定。
无论锤子是否付费,这种手法,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无论是知乎因此可能赚钱,还是员工可能私下收受好处,都具备了“可能性”。
朱萧木的文章本身,我不评价,如果李奇觉得好。完全可以邀请朱萧木来知乎开专栏。然后将专栏的文章推荐到知乎日报去。以一个量身定做的问题,来邀请朱萧木回答,我认为这违反知乎问答的原则。
我是华为的员工,这一点我不必否认。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我“扪心自问”,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告诉你,这一次我批评知乎,与我的华为员工身份无关。信不信随你。
如果李奇邀请朱萧木来开专栏,到这一步你没有异意的话,
那秒上日报的话你也还是会有异意——
因为你异意的本身是你认为主编权限过大,给了厂商收买打广告的可乘之机。
我这样理解对么?
其次,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尽量不留明显的漏洞,否则就是制度性的问题。但是,过度严密的制度,会导致效率低下,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再次,具体到这个问题上,主编当然有权力对内容负责。是否秒上日报,是他的权力。但是,李奇同时也是一个在知乎有5万多粉丝的大V,他的提问,他的邀请,他的赞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所以:如果他走专栏这条线上日报,就不会破会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的根本。
并且任何不相关的回答几乎秒被折叠,我在知乎混了这么久还没见识过哪个粉丝群体有这么高的效率。是否有人为操纵折叠的情况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我表示怀疑。
我以为知乎的根本是知识,问答只是形式。也许这是我们各自对知乎理解上的差异。我觉得知乎之于我应该是一个能够找到有参考价值内容的网站,而不是百度知道,或者微博社交。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李奇的大V和主编身份、权限有理解上的差异。我认为主编跟设计师一样,应该是个博彩众长但又保持“独裁”的工作。具体体现为:执 行过程中可以征询他人意见,但是否采纳全靠自己把握,设计方向理应独立自主,要不然就只会沦为操作员。当然结果出来之后,由市场检验是否成功,是否获得目 标用户的认可。也可据此反省自身是否有改进和上升的空间。但没有独立思想的报刊杂志也很多,泯为众人罢了。
显然,受限制的权利与“独裁”的工作之间有很多需要调和的空间。
此外,权利和影响力并不对等,不可互换概念。主编有权限,主编权限应该受限于什么范围之内,这个可建议可商傕。知乎日报的影响力是知乎的财产,如何扩大这份影响力是知乎所要努力的目标。但大V影响力不属于知乎可以限制或者应该限制的范筹。
我的看法是:通过不当的形式,获得的知识,会损害更多有价值知识的产生。
我最珍视的,是知乎的氛围。如果这里变成少数人的乐园,就完蛋了。
李奇哪怕再了不起,也不能一手包办所有的内容挑选与甄别。
但是,如果在社区里,有针对性的提“非开放性”的问题,仅仅为了引入一篇外部内容。同时折叠其他的回答。实在是有滥用权力的嫌疑。
与你的分歧继续增加:我并不觉得邀请作答就是形式不当或不义。此外:
知乎对待罗永浩的氛围,与知乎一直想要建设的氛围背道而弛,相去甚远。
知乎如果以精英为导向,就只可能是少数人的乐园,多数人的盲从。
知乎如果以大众为导向,大众是没有方向的。
最后:李奇是大V,是主编,是个人,不是知乎本身。
同样的,知乎用户是知乎表象上的一部份,不是全部。
如果我提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人能回答,这就是个不正常的问题。
过去,知乎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针对特定个人提问的,不过现在这个功能已经取消了。 三表叔的腾讯微博被屏蔽了?是因为头像牛逼吗?这是曾经某人专门向特定用户提问的例子。
如果我提了一个问题,是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一个好的内容。我的提问,本来就不是提问,仅仅是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将某人的内容导入到知乎社区。这种提问,就不能称之为“为了寻求答案的问题”,其他看到这个问题,而试图回答的人,都不过是“被忽悠的酱油众”而已。
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是违背知乎的问答原则的。因为,提一个只有一个人能回答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答案,他已经认定了什么是最好的答案了。
在 知乎,投赞同与反对票,感谢与没有帮助票,是一种社会化的机制,目的是通过社会化的筛选机制,以众人的力量,选出最好的答案来。如果,提问人,同时又是大 V,而且还是日报的主编,他的内心已经认定了最好的答案。那么,所有其他人的回答,其他人的投票,都将被无视。上日报直通车,就会成为现实。
这就是我最担心的:知乎的规则被践踏了!
而且,李奇是知乎的在职员工,这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他们在自毁,你可明白?
我不明白。
李奇做为主编不应该有自认为最好的答案么?
代以个人,我做为设计师不应该有自己的审美喜好和判断么?
一 直以来,知乎日报和知乎问答本身就是两个平行体系,执行的也是两种规则,日报一向都只需要选题、内容、关注和阅览,并不需要投票和反对,不是吗?知乎日报 以传递优秀知识及观点为目的,展现知乎精华内容,激发学习及思考。精英和大V能够给日报带来有用行业知识信息和聚集关注度,投票和反对能够给日报带来什 么?纠错吗?
问答之所以采取现有的投票机制,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更合理更完善的排名机制。
但投票不能代表知乎全体的意见和水准,也不能代表正确的观点和最好的答案。
投票能够反映出的,只是关注这个问题的注册用户中,持不同观点的用户比例。
无须为了神圣化知乎或者正义化自己的观点而过份拔高对方的责任和后果。
【知乎的规则被践踏了!】
——“权力寻租”尚且只是一个“有可能”,“不守规则”却是另一顶大高帽子。
——任何机构及个人,是否都有被收买 或 不被收买 的可能?
如果认定对方违规,并请对违规操作拿出违规证据;最好一并提出解决方案。
规则可以修改、升级和完善,规则是工具,即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
PS.这次事件当中你们提意见和修改问题描述的表现方式很激进很愤怒,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理性的互动,所以对待知乎官方的解释和举措,你的不能接受,是有情绪的成分在里面的(个人观感)。
至于你所提到的媒体的操守和自毁神马的,我觉得交给市场自有答案。
如果他们真的是在自毁,那么他们自然应该被淘汰。
但如果不是呢?
万一成功了呢?
那么你现在的痛心疾首其实是庸人自扰的言之过早。
不过,我已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的非常清晰了,所以不打算再多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