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知乎]如何分辨「道德绑架」?
谢邀,这是一个好问题,试着回答一下。
在这个回答里,我们将仅仅分析看得见的行为,而不是心理活动,那个更加复杂。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法律与某些被公认的规章制度,如果有人做出了一些已经被明确列出的行为,要么违法,要么违规。
我们谴责任何违法,谴责任何违规的做法,都应该无可厚非。比如:某某人偷东西,我们骂他,不是道德绑架。某某人,违反地铁上的规定,在那里吃东西,我们也可以指责他,这个不能算道德绑架。
总结一:谴责明显违法违规的行为,不是道德绑架。
其次,是某些行为,并不违法,甚至并不违规,但是却明显有违道德。 比如:毫无理由的插队(真有急事,其实也可以被谅解)。
这种时候,我们固然可以愤而谴责,这个不能算道德绑架。但是:不能进一步施加强制,比如要求对方必须道歉,甚至拍照曝光,人肉,谩骂,人身威胁。这一切的行为,都已经在要求他人道德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总结二:谴责不道德的行为,不是道德绑架。强制他人道德,是道德绑架。
再次,是有些行为,本来是道德的,但是如果不做却不能算不道德。例如: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马上大声提醒乘客,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是,默不作声,是不该受到谴责的。
再比如:有人落水,我站在边上,如果我本来也不会游泳,所以没有下水救人。这种“不作为”,不应受到谴责。但是,如果我本来会游泳,却索要报酬,否则不救人,那就是值得谴责的恶劣行为。
但是:即使谴责这种不作为,也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总结三:不应谴责“未做出高尚行为的人”,这种谴责应该用来自责,自励,而非责备他人。否则就是道德绑架。